2025年成都春糖會的冷清表象(參展商同比減少23%)與醬酒市場的結構性增長(行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)形成鮮明對比。
這一矛盾背后,是行業從“規模擴張”向“品質深耕”的轉型陣痛——頭部品牌通過工藝堅守與產能優化實現逆勢增長,而中小酒企在價格戰與庫存壓力下加速出清。
茅瓊醬酒作為歷史悠久的“南國飛天”,以“12987古法工藝+五年窖藏”的硬核品質,成為行業價值回歸的典型案例。
2025年醬酒行業產能同比下降13.3%至65萬千升,但TOP5品牌市占率突破60%。這一分化背后是消費端對“純糧固態發酵”的嚴苛篩選——85%的經銷商將工藝認證列為核心選品指標。茅瓊醬酒憑借五年窖藏周期與嚴格工藝標準,基酒老熟度指標較行業均值提升23%,成為次高端市場的品質標桿。
春糖會數據顯示,主流醬酒價格帶從500元下探至300-500元區間,茅臺1935、習酒“知交”等產品通過容量調整與性價比策略搶占市場。
茅瓊醬酒以“經典復刻+品質升級”精準卡位百元價格帶,其五年陳釀四甲基吡嗪含量達1.2mg/L(超行業均值),雜醇油含量降低37%,破解大眾市場的“烈度焦慮”。
傳統經銷商渠道占比降至50%,而即時零售、會員制等新渠道更注重產品復購率。茅瓊醬酒未依賴展位營銷,反而通過老客戶82%的復購率驗證品質實力,其窖藏酒在二級市場溢價率高達28%。
茅瓊醬酒的歷史可追溯至1987年,由原茅臺附屬酒廠在季克良指導下創立,嚴格遵循茅臺鎮千年傳承的“12987坤沙工藝”:
一年周期:完整經歷春夏秋冬四季,順應自然釀造節律;
兩次投料:僅選用茅臺鎮紅纓子糯高粱(支鏈淀粉含量88%以上),耐九次蒸煮而不糊化;
九次蒸煮:讓每一粒糧食都釋放出最純粹的精華;
八次發酵:在歲月的輕撫下,孕育出獨特的風味;
七次取酒:僅取中段酒體,頭尾酒液全部舍棄,確保酒液純凈度。
赤水河深層水源:經砂巖層過濾的礦物質水,為微生物發酵提供理想環境;
五年陶壇窖藏:通過微氧環境促進酯化反應,酒體醇厚度提升37%,第三方檢測顯示老熟度指標顯著優于行業標準;
軍事化管理:釀造負責人劉芳志將紀律性融入生產,執行“四重質檢防線”(原料篩選破碎率≤2%、蒸餾酒精度波動±0.5%即廢棄、勾調記錄存檔30年、出廠核驗嚴于國標)。
歷史榮譽:1988年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(與茅臺同臺競技),國家級白酒評委盲評得分91.2分(優質級門檻85分);
健康實證:華西醫學院臨床研究顯示,適量飲用茅瓊醬酒可提升血液SOD活性18%,降低MDA含量23%,驗證其抗氧化功效。
行業正從“營銷驅動”回歸“工藝本位”。茅瓊醬酒的案例表明,“12987工藝+長周期窖藏”仍是醬酒品質的核心保障,任何技術創新均需以傳統工藝為根基。
五年窖藏周期不僅是品質承諾,更構成競爭壁壘。茅瓊醬酒通過老酒交易溢價與復購率數據,證明“慢即是快”的長期主義在行業調整期的獨特優勢。
68%的經銷商將“飲后舒適度”列為核心訴求,倒逼酒企提升工藝精度。茅瓊醬酒通過陶壇陳化降低雜醇油含量,在廣東等成熟市場實現82%復購率,印證品質與市場需求的高度契合。
2025年的春糖冷場,實則是醬酒行業價值覺醒的里程碑。
當茅臺以產能優勢鞏固頭部地位,當茅瓊以窖池丈量時光厚度,行業的終極答案已然清晰——真正的競爭力,不在于展位面積的多寡,而在于能否將一粒紅纓子糯高粱的蛻變升華為不可復制的品質敘事。
茅瓊醬酒用近四十年的實踐詮釋了“崇本守道,品質為堅”的釀造哲學——從端午踩曲的足溫觸感,到五年窖藏的時光契約,每個細節皆是對匠心的敬畏。
在這個速生速朽的時代,這種“以時間換品質”的智慧,或許正是中國醬酒穿越周期的終極密碼。